超景深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可以清晰地归纳为以下几点:
基本概述:
超景深显微镜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显微技术。
它通过利用光学聚焦原理,分层检测确定高度值,再重构成三维形貌,实现了大景深和超高分辨率观测。
工作原理:
光学系统:
透镜系统是构成该系统的主要部件,用于汇聚光线、折射光线以及全反射。
照明系统提供光源,将光线照亮并聚焦到被观察物体表面,控制照射光的强度。
成像技术:
超景深显微镜采用先进的成像技术,包括多焦点成像、波前感应成像和计算成像。
多焦点成像:在样品不同部分同时聚焦并捕获图像,然后将这些图像合成一个具有扩展焦深度的图像。
波前感应成像:利用波前感应技术实时调整镜头或样品的形状,以保持多个焦平面的清晰图像。
计算成像:利用计算方法将不同焦平面的图像融合成一个扩展焦深度的图像。
成像过程:
光源通常使用白光或单色光源,以提供足够的照明。
物镜具有高数值孔径和长工作距离,能够收集到更多散射光,并保持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分束器将入射光分为两个路径,一部分光经过样本直接透射,另一部分光经过相位调制,形成参考波。
相位调制通过改变光的相位来增强被观察对象的边缘信息,并提高景深范围。
接收器接收样品透射的光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然后经过放大和处理后送入探测器。
探测器将光信号转换为数字图像。
图像处理和重构通过对接收到的图像进行算法处理,如相位解调、反射计算等,可以重构出具有超大景深的图像。
主要特点:
分辨力高,空间分辨率可达10^-12cm。
能观察到微量的结构细节,图像质量好。
具有很高的放大倍率,可用于多种不同的工作方式。
同时观测多个目标,容易实现自动化。
适用于任何种类的标本,如细胞和生物组织等细微结构。
超景深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体现了其技术的先进性和对细微结构的精确捕捉能力,使得它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